日期
人物库 唐朝
叶法善唐 616 — 72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16—720 【介绍】: 唐道士
括州括苍人
字道元
自曾祖三代为道士
有摄养、占卜之术。
少得家传,尤擅符箓。
高宗、则天、中宗朝五十年,往来山中,时被召入宫,尽礼问道。
睿宗时鸿胪卿封越国公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14—720 字道元括州括苍(今浙江丽水)人。
其家三世为道士,得传阴阳、符箓、摄养之术,尤能厌劾鬼神、治疗疾病。
高宗显庆间征至京师,固辞爵位,求为道士,留在内道场。
其后50年间,常往来名山,数召入禁中,颇受礼崇。
玄宗先天二年(713)鸿胪卿封越国公,仍为道士,住长安景龙观,尊崇尤甚。
卒后,玄宗亲制碑文。
生平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玄宗碑文见《全唐文》。
全唐诗》存诗3首。
法善
括州括苍人
自曾祖三代为道士
皆有摄养占卜之术。
法善少传符录。
尤能厌劾鬼神。
高宗闻其名。
徵诣京师
将加爵。
固辞。
求为道士
因留内道场。
睿宗即位
法善有冥助之力。
先天二年鸿胪卿
封越国公
仍为道士京师景龙观。
开元八年卒。
年一百七岁。
越州都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唐休璟初唐 627 — 71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27—712 【介绍】: 京兆始平人名璿,以字行。
明经擢第。
高宗时,为营州户曹参军,与突厥战于独护山,败之。
武则天垂拱中,授灵州都督陈方略,请复四镇。
武周圣历时,为凉州都督,大败吐蕃
休璟以儒者号知兵,自碣石逾四镇,绵亘万里,山川要害皆能言之。
夏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
中宗立,累拜太子少师
卒谥忠
字休璟
以字行。
京兆始平人
少以明经擢第。
永徽中解褐吴王府典签
调授营州户曹参军
调露中将兵破突厥契丹于独护山。
朔州长史
圣历中吐蕃于洪源谷。
擢右武威金吾卫大将军
夏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
中宗复位。
召拜辅国大将军同中书门下三品
封酒泉郡公
特进
右仆射
中书令
充京师留守
又以官僚之旧封宋国公
景龙二年太子少师
景云元年朔方道行军大总管致仕。
延和元年卒。
年八十六。
荆州大都督
谥曰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员半千唐 625 — 71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25—718 【介绍】: 晋州临汾人字荣期本名馀庆
少举童子科。
长师事王义方
高宗上元初,应八科举皆中,授武陟
尝乘县令赴州,开仓赈济灾民。
武则天时,为左卫长史弘文馆直学士
长安中,五迁正谏大夫,兼右控鹤内供奉,忤旨,下迁水部郎中
武三思用事,以贤见忌,出守豪、蕲二州刺史,所至礼化大行。
睿宗初,拜太子右谕德,兼崇文馆学士,累封平原郡公
有《三国春秋》、《明堂新礼》等。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28—721 原名馀庆字荣期排行四齐州全节(今山东济南)人,客居晋州临汾(今山西临汾)
高宗上元三年(676)应八科举,授武陟
永隆元年(680)应岳牧举,对策擢上第。
武后垂拱中,累补左卫胄曹参军,入阁供奉。
司宾寺主簿左卫长史弘文馆直学士正谏大夫右控鹤内供奉,左迁水部郎中,出为棣州刺史
中宗时,为蕲二州刺史
睿宗即位,拜太子右谕德,兼崇文馆学士封平原郡公
玄宗开元九年(721),卜居尧山沮水间,卒。
生平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王勃骆宾王交往。
著有《明堂新礼》3卷,又文集10卷等,均已佚。
全唐诗》存诗3首。
《全唐诗外编》补诗1首。
全唐诗补逸
员半千荣期晋州临汾人
玄宗开元间(《旧唐书》谓卒开元二年,《新唐书》则谓卒开元九年),年九十四。
补诗一首。
半千荣期
齐州全节人
本名馀庆
少师王义方
义方谓曰。
五百年一贤。
足下当之矣。
改名半千
上元初举八科皆中。
授武陟
又应岳牧举。
对策擢上第。
垂拱中累补左卫冑曹入阁供奉。
长安中五迁正谏大夫
棣州刺史
中宗时为濠蕲二州刺史
睿宗立
徵拜太子右谕德崇文馆学士
银青光禄大夫
封平原郡公
开元九年卒。
年九十四。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张柬之初唐 625 — 70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25—706 【介绍】: 襄州襄阳人字孟将
进士第,始调清源丞。
武周永昌元年以贤良征试,擢监察御史
后出为合、蜀二州刺史
长安中召为司刑少卿,拜同平章事
神龙元年武则天病,与桓彦范等乘机政变,诛张昌宗张易之,复中宗帝位,擢天官尚书,迁中书令封汉阳郡王
武三思所诬,罢相,贬新州司马
卒谥文贞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25—706 字孟将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少补太学生,博涉经史。
进士第,调清源丞。
武则天永昌元年(689)贤良方正科,擢拜监察御史
圣历初,累迁凤阁舍人,后拜荆州大都督府长史
长安中,累官秋官侍郎,拜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后以诛张易之、拥中宗即位功,拜天官尚书凤阁鸾台三品,迁中书令
神龙二年(706),为武三思所排,贬新州司马,又流泷州,卒。
谥文贞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大唐新语》卷六。
柬之所存之诗均为乐府体,辞彩斐然,颇沿齐梁旧习。
旧唐书·经籍志下》、《新唐书·艺文志四》均著录《张柬之集》10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5首。
柬之字孟将
襄州襄阳人
少补太学生
进士
累补青城丞。
永昌元年以贤良徵。
时年七十馀矣。
试策第一。
擢拜监察御史
神功初累拜荆州大都督府长史
长安中召还。
狄仁杰荐为司刑少卿
秋官侍郎
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凤阁侍郎
中宗即位
以诛张易之昌宗功擢拜天官尚书凤阁鸾台三品
封汉阳郡公
中书令
监修国史
进封汉阳郡王
特进
令罢知政事
襄州刺史
寻为武三思所搆。
新州司马
愤恚卒。
年八十二。
景云元年中书令
谥曰文贞
建中初又赠司徒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窦德妃初唐 ? — 693
简介
昭成顺圣皇后本姓窦氏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市)人。
唐睿宗李旦妃嫔,莘国公窦诞的孙女,润州刺史太尉窦孝谌的女儿。
姿容婉顺,动循礼则。
嫁给相王李旦,册封孺人
光宅元年(684年)唐睿宗第一次即位,册封德妃,生下唐玄宗李隆基、金仙公主玉真公主
长寿二年(693年),被诬使用巫蛊之术,诅咒武则天,遇害于嘉豫殿。
景云元年(710年),作为太子李隆基生母,追封皇后谥号昭成,招魂安葬于东都城南,号为“靖陵”,设置仪坤庙祭祀。
唐玄宗即位追尊为昭成顺圣皇后,祔葬于桥陵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伽初唐 628 — 71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28—710 【介绍】: 唐时西域僧。
葱岭何国人俗姓何
于本土出家,为僧后志在游方。
高宗时洛阳行化,历吴楚间,寻于泗州蓝居之,中宗亲为题额曰普光王寺,迁止荐福寺
卒谥證圣大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始不知何从来。
龙朔初
隶名山阳龙兴寺
临淮
信义坊贺跋氏所舍地。
遂见蓝名普照王。
初钁土致碑文曰。
香积寺
又致金像。
刻其衣叶文曰。
普照王佛。
贺跋氏深已叹异。
然殊未有舍宅意。
一夕卧其家。
或窥见其首足各长于床三尺许。
未几。
复见作观音形相。
别具眼耳口鼻者。
凡十一面。
于是举族归命。
寺以成就。
先以古额号香积。
景龙二年
诏赴内道场。
上御法筵。
详问休咎。
占对允当。
因褒锡其额曰普光王
以避天后讳。
故改照字。
四年庚戌示疾。
诏迁荐福寺安置。
三月二日卒。
颜貌如生。
上惨悴。
赐帛三百匹。
淮水上。
上间问万回师曰。
僧伽何人也。
对以观音化身。
宋太平兴国间
诏复寺额为普照。
其生前灭后。
灵应之迹。
备载实录。
兹不殚纪。
贺跋名玄济。
谓亦于道有悟入。
弟子慧俨慧岸木叉。
僧伽者。
葱岭何国人也。
自言俗姓何氏
亦犹僧会康居国人便命为康僧会也。
然合有胡梵姓名。
名既梵音。
姓涉华语
详其何国在碎叶国东北。
是碎叶附庸耳。
在本土少而出家。
为僧之后誓志游方。
始至西凉府
次历江淮
龙朔初年也。
登即隶名于山阳龙兴寺
自此始露神异。
初将弟子慧俨同至临淮
信义坊居人乞地下标。
志之言。
决于此处建立蓝。
遂穴土获古碑。
齐国香积寺也。
得金像衣叶刻普照王佛字。
居人叹异云。
天眼先见。
吾曹安得不舍乎。
其碑像由贞元长庆中两遭灾火。
因亡踪矣。
尝卧贺跋氏家。
身忽长其床榻各三尺许。
莫不惊怪。
次现十一面观音形。
其家举族欣庆倍加信重。
遂舍宅焉。
香积寺基。
即今寺是也。
由此奇异之踪旋萌不止。
中宗孝和帝景龙二年遣使诏赴内道场。
帝御法筵言谈造膝。
占对休咎契若合符。
仍褒饰其寺曰普光王
四年庚戌示疾。
敕自内中往荐福寺安置。
三月二日俨然坐亡。
神彩犹生止瞑目耳。
俗龄八十三。
法腊罔知。
在本国三十年。
化唐土五十三载。
帝惨悼黯然。
于时秽气充塞。
而形体宛如。
多现灵迹。
敕有司给绢三百疋俾归葬淮上。
令群官祖送。
士庶填𨶮。
五月五日抵于今所。
帝以仰慕不忘。
因问万回师曰彼僧伽者。
何人也。
对曰。
观音菩萨化身也。
经可不云乎。
应以比丘身得度者。
故现之沙门相也。
化行江表止嘉禾灵光寺
彼泽国也。
民家渔梁矰弋交午。
苦敦喻。
其诸杀业陷堕于人。
宜疾别图生计。
时有裂网折竿者多矣。
闲而宴息。
见神告曰。
天方亢阳百姓苗死。
身胡藏其懒龙耶。
曰。
为之奈何。
神曰。
若今夕但小指出窗隙外。
其如人何。
依之。
其夜霆击异常。
质明视指微有红线脉焉。
曰。
吾与此壤无缘。
乃行抵晋陵
见国祥寺荒废。
乃留衣于殿梁而去。
后人闻异香芬馥。
尝记之曰。
伊寺有人王重兴去。
三十年后果有僧。
俗姓全为檀那矣。
通天万岁中于山阳众中。
悬知嫌鄙者。
乃昌言曰。
吾有五十万钱奉助功德。
勿生横议。
于淮岸招呼一船曰。
汝有财施吾可宽刑狱。
汝所载者剽略得耳。
盗依言尽舍。
佛殿由是立成。
无几盗败拘于扬子县狱。
乘云下慰喻言无苦。
不日果赦文至免死矣。
昔在长安
驸马都尉武攸暨有疾。
以澡罐水噀之而愈。
声振天邑。
后有疾者告之。
或以柳枝拂者。
或令洗石师子而瘳。
或掷水瓶。
或令谢过。
验非虚设功不唐捐。
却彼身灾则求马也。
警其风厄则索扇欤。
或认盗夫之钱或咋黑绳之颈。
或寻罗汉之井。
或悟裴氏之溺。
或预知大雪
或救旱飞雨。
神变无方测非恒度。
中宗敕恩度弟子三人慧岸慧俨木叉各赐衣令嗣香火。
洎乎已灭多历年所。
尝现形往南市漆器。
及商人李善信船至寺觅买斋器。
僧忽见塔中。
形像凝然而指曰。
正唯此僧来求买矣。
远近嗟叹。
又尝于洪井化易材木。
结筏而至焉。
大历中州将勒寺知十驿。
俾出财供乘传者。
至十五年七月甲夜。
现形于内殿乞免邮亭之役。
代宗敕中官奉诚宣放。
仍赍舍绢三百疋杂䌽千段金澡罐皇太子衣一袭。
令写貌入内供养。
乾元中州李(亡名)有推步者。
云为土宿加临灾当恶弱。
忽现形抚李背曰。
吾来福至汗出灾销。
后无他咎。
尝于燕师求毡罽。
稍是泗州寺僧燕使赍所求物到认塔中形信矣。
遂图貌而归。
燕蓟展转传写无不遍焉。
长庆元年夜半于州苏公寝室前。
歌曰。
淮南淮北自此福焉。
自东自西无不熟矣。
其年独临淮境内有年耳。
二年寺塔皆焚。
遗形俨若无损。
咸通中庞勋者。
徐州戍卒。
擅离桂管。
沿路劫掠。
而攻泗州围逼其城。
于塔顶现形。
外寇皆睡。
城中偶出击之。
惊窜而陷宿州以事奏闻。
仍锡号證圣大师文德元年外寇侵轶。
州将婴城拒敌。
现形于城西北隅
寇见知坚垒难下。
骇而宵遁。
大顺中彭门帅时溥。
令张谏攻于北城。
除剿戮外有五百馀人。
拘鞠场中。
谏凭桉恍惚间见僧衣紫。
诲之曰。
此辈平人何可杀耶。
不如舍之。
言毕不见。
谏遂纵之而逸。
乾宁元年太守台蒙梦云。
寒东南少备。
蒙不喻旨。
以绵衾法服施之。
十二月晦夜半。
有兵士踰垒而入蒙初不知。
复梦一僧以锡杖置于心上。
冷彻心骨惊起。
动鼓角。
贼惊奔获首领姓韩
至是方晓矣。
由此多于塔顶现小僧状。
倾州瞻望。
然有吉凶表兆于时乞风者分风。
求子者得子。
今闻有躬礼者。
往往有全不见形相者。
或见笑容者吉。
不然则凶。
其不可爰度者如此。
洎乎周世宗有事于江南
先攻取泗上寄梦于州民言。
不宜轻敌。
如是达于州皆未之信。
自尔家家梦同告之。
遂降全一郡生民。
之庇矣。
天下凡造精庐必立伽真相
榜曰大圣僧伽和尚
有所乞愿多遂人心。
李北海邕胡著作浩各为碑颂德。
今上御宇也留心于此。
其年三月有尼游五台山
因见于塔顶作婴孩相。
遂登刹柱舍身命供养。
太平兴国七年高品白承睿。
重盖其塔。
务从高敞。
加其累层。
八年遣使别送舍利宝货。
同葬于下基焉。
其日有僧怀德
预搆柴楼自持蜡炬焚身供养。
灾燎之中经声不绝。
又将欲建浮图。
有巨木三根沼淮而下。
至近浮桥且止。
收为塔心柱焉。
续敕殿头高品李庭训主之。
先是此寺因竁中金像刻其佛曰普照王。
乃以为寺额。
后避天后
以光字代之。
近宣索僧伽实录。
上览已敕还其题额曰普照王寺矣。
弟子木叉者。
西域言为
华言解脱也。
自幼从为剃䰂弟子。
然则多灵异。
中和四年刺史刘让厥父中丞忽夜梦一紫衣僧云。
吾有弟子木叉。
葬寺之西。
为日久矣。
君能出之。
仍示其葬所。
初梦都不介意。
再梦如初。
中丞得梦中所示之处欲施断之。
见有二姓占居。
于是饶钱市焉。
开穴可三尺许乃获坐函。
遂启之。
于骨上有舍利放光。
命焚之收舍利八百馀颗。
表进上僖宗皇帝
敕以其焚之灰塑像。
赐谥曰真相大师
于今侍立于左。
若配飨焉。
弟子慧俨。
未详氏姓生所。
恒随师僧伽执侍瓶锡。
楚州发至淮阴
同劝东海裴司马妻吝白金沙罗。
而堕水抵盱眙开罗汉井。
宿贺跋玄济家。
俨侍十一面观音菩萨旁。
自尔诏僧伽上京中宗别敕度俨并慧岸木叉三人。
各别赐衣钵焉。
僧伽大师
西域人也。
俗姓何氏
唐龙朔初来游此土。
隶名于楚州龙兴寺
自此始露神异。
初将弟子慧俨至于临淮县
信义坊乞地施标。
将建蓝。
于其标下掘得古香积寺铭记并金像一躯。
上有普照王佛字。
居人叹异云。
天眼先见。
吾曹安得不施乎。
于是争求布施。
尝卧贺跋氏家。
身忽长其床榻各三尺许。
人莫不惊怪。
次现十一面观音形。
其家举族欣庆倍加信重。
遂舍宅而建寺焉。
由此奇异之踪变现不一。
化行江表止嘉禾灵光寺
彼泽国也。
民家渔梁矰弋交午。
苦敦喻。
其诸杀业陷堕于人。
宜疾别图生计。
因而裂网折竿者多矣。
闲而宴息。
见神告曰。
天方亢阳百姓苗死。
身胡藏其懒龙耶。
曰。
为之奈何。
神曰。
若今夕但小指出窗隙外。
其如何。
依之。
其夜霆击异常。
质明视之微有红线脉焉。
曰。
吾与此壤无缘。
乃行抵晋陵见国祥寺荒废。
乃留衣于殿梁而去。
后人闻异香芬馥。
尝记之曰。
伊寺有人王重兴去三十年后果有僧。
俗姓全为檀那矣。
通天万岁中于山阳众中。
悬知嫌鄙者。
乃昌言曰。
吾有五十万钱奉助功德。
勿生横议。
于淮岸招呼一船曰。
汝有财施吾可宽刑狱。
汝所载者剽略得耳。
盗依言尽舍。
佛殿由是立成。
无几盗败拘于扬子县狱。
乘云下慰喻言无苦。
不日果赦文至免死矣。
昔在长安马都尉武攸暨有疾。
以澡罐水噀之而愈。
声震天邑。
后有疾者告之。
或以柳枝拂者。
或令洗石狮子而瘳。
或掷水瓶。
或令谢过。
验非虚设福不唐捐。
却彼身灾则求马。
警其风厄则索扇。
或认盗夫之钱。
或咋黑绳之颈。
或寻罗汉之井。
或悟裴氏之溺。
或预知大雪
或救旱飞雨。
神变无方莫测恒度。
景龙二年
中宗遣使迎师入内道场。
尊为国师
寻出居荐福寺
尝独处一室。
而顶上有一穴恒以絮塞之。
夜则去絮香从顶穴中出。
烟气满房非常芬馥。
及晓香还顶中。
又以絮塞之。
师尝濯足人取其水饮之。
痼疾皆愈。
一日中宗于内殿。
语师曰。
京邑无雨已是数月。
愿师慈悲解朕忧迫。
师将瓶水汎洒。
俄顷阴云骤起甘雨大降。
中宗大喜。
诏赐所修寺额以临淮寺为名。
师请以普照王寺为名。
盖欲依金像上字也。
中宗以照字是天后庙讳。
乃改为普光王寺。
仍御笔亲书其额以赐焉。
至四年三月二日
长安荐福寺端坐而终。
中宗即令于荐福寺起塔漆身供养。
俄而大风歘起臭气遍满。
中宗问曰。
是何祥也。
近臣奏曰。
僧伽大师化缘在临淮
恐是欲归彼处。
故现此变也。
中宗默然心许。
其臭顿息。
顷刻之间奇香郁烈即以其年五月送至临淮起塔供养。
即今塔是也。
中宗万回师曰。
僧伽大师何人耶曰。
是观音化身也。
法华经普门品云。
应以比丘比丘尼等身得度者。
即皆现之而为说法。
此即是也。
先师至长安
万回礼谒甚恭。
师拍其首曰。
小子何故久留。
可以行矣。
及师迁化后不数月亦卒。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义净初唐 635 — 713
相关著作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35—713 【介绍】: 或作净义
唐僧。
齐州人,一说幽州范阳人
俗姓张名文明
幼即遍询名师,广探群籍,内外闲习,今古博通。
高宗咸亨二年冬海道天竺
经二十五年,历三十余国,武周證圣元年还至洛阳,得梵本经律论近四百部,武则天亲迎于上东门外。
后在长安洛阳主持译事,自武周久视至睿宗景云中,计译成经、律、论六十一部,二百三十九卷。
又别撰《大唐西域法高僧》、《南海寄归内法传》。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35—713 一作净义,误。
俗姓张名文明齐州(今山东济南)人,一说范阳(今北京)人。
年十四出家,广学经论。
高宗咸亨二年(671),由广州取海路前往印度,遍参佛教圣迹,在那烂陀寺从宝师子等著名大德学习多年。
武后證圣元年(695)携梵本经律论近四百部回国后,即在洛阳长安专主译事,共译出经律论凡61部。
其译文偏于直译,精切谨严,然稍欠顺畅。
玄宗先天二年(713)卒。
宋高僧》卷一、《开元释教录》卷九有传。
全唐诗》存诗6首,其中“标心之梵宇”一首系误收玄逵之诗,另卷七八六无名氏诗卷存其《题取经诗》1首。
义净字文明
俗姓张氏
范阳人
年十五出家。
咸亨二年番禺
附海舶经二十五年。
游三十馀国。
武后證圣元年赍梵本经还河洛。
敕住佛授寺。
先天二年卒。
年七十九。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 译经科
字文明
范阳张氏子也。
髫龀谢俗。
有志西游。
弱冠登具。
愈励前操。
咸亨二年
春秋三十又七矣。
结友数十人。
将登舶。
皆退散无复与俱。
净因孤迈。
阅二十五年。
历三十馀国。
天后證圣元年。
乙未仲夏。
还至河洛。
得经律论梵夹。
仅四百部。
合五十万颂。
金刚座像一铺。
舍利三百粒。
后躬于上东门外。
迎劳备至。
诸刹饬幡盖华香拥导。
诏以所赍。
悉安置佛授记寺。
仍就翻译。
初偕。
实叉难陀出华严经。
久视庚子后。
居福先寺。
又居长安西明寺
乃专译金光明最胜王。
能断金刚般若。
弥勒成佛。
一字祝王
庄严王陀罗尼。
长爪梵志等经。
根本一切有部毗耶。
尼陀那。
目得迦。
百一羯磨摄。
等掌中。
取因假设。
六门教授等论。
龙树劝诫颂。
凡二十部。
后为亲制圣教序。
中宗神龙元年
驻跸洛阳
诏居内道场。
及大福先寺。
又出经祝四部。
上制大唐龙兴三藏圣教序。
躬御西门。
以新译宣示诸官。
二年诏置翻经馆于京师大荐福寺
从驾归。
遂居之。
三年诏入内坐夏。
上之在房陵也。
尝祷药师。
诏译本愿经于大佛光殿二卷。
上躬笔受
睿宗唐隆元年
出浴像功德经。
耶杂事。
二众戒经。
唯识。
宝生。
所缘释等二十部。
吐火罗沙门达磨
中印土沙门拔弩證梵义。
罽宾沙门达磨难陀證梵文。
居士东印土首领伊舍罗證梵本。
沙门慧积。
居士中印土李释迦度梵语。
沙门文纲
慧沼
利贞。
胜庄。
爱同
思恒。
證义
玄伞。
智积。
笔受
居士东印土瞿昙金刚。
迦湿弥罗国王子阿顺證译。
文馆大学士李峤兵部尚书韦嗣立中书侍郎赵彦昭
吏部侍郎卢藏用
兵部侍郎张说
中书舍人李乂二十馀人。
润文。
左仆射韦钜源右仆射苏瑰监护。
秘书大监虢王监护。
景云二年
复于大荐福寺
出积赞如来功德神祝等经。
太常卿薛崇嗣监护。
天后久视迄睿宗景云
总出十六部二百三十卷。
又撰西域法高僧传。
南海寄归传。
别说罪要行法。
受用三法水要法。
护命放生轨仪。
五部九卷。
又出一切有部跋窣堵。
即诸部中。
犍度跋渠之类。
约七十八卷。
然尤工律部。
训徒无少倦。
漉囊涤秽异常。
学者遍京洛
先天二年
卒世寿七十九。
法腊五十九。
京洛龙门北之高冈。
释义净
字文明
姓张氏
范阳人也。
髫龀之时辞亲落发。
遍询名匠广探群籍。
内外闲习今古博通。
年十有五便萌其志。
欲游西域
法显之雅操。
玄奘之高风。
加以勤无弃时手不释卷。
弱冠登具。
愈坚贞志。
咸亨二年年三十有七。
方遂发足。
初至番禺得同志数十人。
及将登舶馀皆退罢。
奋励孤行备历艰险。
所至之境皆洞言音。
凡遇酋长俱加礼重。
鹫峰鸡足咸遂周游。
鹿苑祇林并皆瞻瞩。
诸有圣迹毕得追寻。
经二十五年历三十馀国。
以天后證圣元年乙未仲夏还至河洛。
得梵本经律论近四百部。
合五十万颂。
金刚座真容一铺。
舍利三百粒。
天后亲迎于上东门外。
诸寺缁伍具幡盖歌乐前导。
敕于佛授记寺安置焉。
初与于阗三藏实叉难陀翻华严经。
久视之后乃自专译。
庚子岁长安癸卯
于福先寺及雍京西明寺
译金光明最胜王。
能断金刚般若。
弥勒成佛。
一字咒王
庄严王陀罗尼。
长爪梵志等经。
根本一切有部毗耶。
尼陀那目得迦。
百一羯磨摄等。
掌中取因假设。
六门教授等论。
及龙树劝诫颂。
凡二十部。
印度沙门阿你真那證梵文义。
沙门波崙复礼慧表智积等笔受證文。
沙门法宝法藏德感胜庄神英仁亮大仪慈训等證义
成均太学助教许观监护。
缮写进呈。
天后制圣教序令标经首。
和帝神龙元年乙巳
东洛内道场。
译孔雀王经
又于大福先寺出胜光天子香王菩萨咒一切庄严王经四部。
沙门盘度读梵文。
沙门玄笔受
沙门大仪證文。
沙门胜庄利贞證义
兵部侍郎崔湜给事中庐粲润文正字
秘书监驸马都尉杨慎交监护。
深崇释典。
特抽睿思制大唐龙兴三藏圣教序。
又御洛阳西门宣示群官新翻之
二年随驾归雍京。
置翻经院于大荐福寺居之。
三年诏入内。
与同翻经沙门九旬坐夏。
以昔居房部幽厄无归。
祈念药师遂蒙降祉。
兹往泽重阐鸿猷。
因命法徒更重传译于大佛光殿。
二卷成文曰药师琉璃光佛本愿功德
御法筵手自笔受
睿宗永隆元年庚戌
大荐福寺出浴像功德耶杂事二众戒唯识宝生所缘释等二十部。
吐火罗沙门达磨
中印度沙门拔弩證梵义。
罽宾沙门达磨难陀證梵文。
居士东印度首领伊舍罗證梵本。
沙门慧积居士中印度释迦度颇多语梵本。
沙门文纲慧沼利贞胜庄爱同思恒證义
伞智积笔受
居士东印度瞿昙金刚迦湿弥罗国王子阿顺證译。
修文馆大学士李峤
兵部尚书韦嗣立中书侍郎赵彦昭
吏部侍郎卢藏用兵部侍郎张说中书舍人李乂二十馀人。
次文润色。
左仆射韦巨源右仆射苏瑰监护。
秘书大监虢王监护。
景云二年辛亥
复于大荐福寺译称赞如来功德神咒等
太常卿薛崇嗣监护。
天后久视迄睿宗景云
都翻出五十六部二百三十卷。
又别撰大唐西域法高僧南海寄归内法传别说罪要行法受用三法水要法护命放生轨仪凡五部九卷。
又出一切有部跋窣堵。
即诸律中犍度跋渠之类。
盖梵音有楚夏耳。
约七十八卷。
虽遍翻三藏。
而偏攻律部。
译缀之暇。
曲授学徒。
凡所行事皆尚急
漉囊涤秽特异常伦。
学侣传行遍于京洛
美哉。
亦遗法之盛事也。
先天二年卒。
春秋七十九。
法腊五十九。
葬事官供。
所出跋窣堵唯存真本未暇覆疏。
而逼泥曰。
然其传度律与师抗衡。
比其著述多文。
性传密咒最尽其妙。
二三合声尔时方晓矣。
今塔在洛京龙门北之高冈焉。
系曰。
译之言易也。
谓以所有易所无也。
譬诸枳橘焉。
由易土而殖。
橘化为枳。
枳橘之呼虽殊。
而辛芳𠏉叶无异。
又如西域尼拘律陀树。
东夏杨柳
名虽不同树体是一。
自汉至今皇宋。
翻译之人多矣。
晋魏之际。
西竺人来止称尼拘耳。
此方参译之士。
西僧杨柳
始体言意。
其后东僧往彼。
识尼拘是东夏
两土方言一时洞了焉。
唯西唯东。
二类之人未为尽善。
东僧往西学尽梵书。
解尽佛意始可称善。
传译者。
宋齐已还不无去彼回者。
若入境观风必闻其政者。
师法师为得其实。
此二师者两全通达。
其犹见玺文知是天子之书可信也。
周礼象胥氏。
通夷狄之言。
之才智。
可谓释门之象胥也欤。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严善思唐 644 — 72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44—728 【介绍】: 同州朝邑人名撰,以字行。
严延子。
通儒术,晓图谶,褚遂良等奇其能。
高宗麟德元年,举销声幽薮科及第。
武则天时监察御史,兼右拾遗,数言天下事。
时酷吏兴大狱,善思为详审使,平活八百余人,原千余姓。
长寿中,忤来俊臣,谪交趾,五岁得还。
中宗景龙中,迁礼部侍郎,出为汝州刺史
睿宗立,拜右散骑常侍
谯王重福反,除伪礼部尚书
谯王下狱,大理寺奏行极刑,给事中韩思复驳奏恳直,乃配流静州
后遇赦还。
善思名撰
同州朝邑人
以字行。
消声幽薮科擢第。
武后时监察御史
稍迁太史令
景龙中累迁礼部侍郎
善思精天文卜相之术。
睿宗在藩。
善思言必登帝位。
既践阼。
右散骑常侍
唐隆元年
郑愔谋册谯王重福为帝。
伪制除善思礼部尚书
事觉。
配流静州
赦还。
开元十七年卒。
年八十五。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邓森初唐 643 — 71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43—710 【介绍】: 河南洛阳人字茂林
邓行俨子。
高宗总章二年,为国子监学生
武周天授二年登第。
累迁右台监察御史里行。
万岁通天二年,改左台监察御史
圣历二年,改殿中侍御史
久视元年,除许州襄城
长安三年,改洛州河阳
入为吏部员外郎,改同州长史
中宗神龙二年,拜驾部郎中
景龙四年,拜楚州刺史
寻改荆州司马,卒。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姚珽初唐 641 — 71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41—714 【介绍】: 京兆万年人
姚璹弟。
武则天时,举明经第。
历授定、汴等六州刺史,皆有善政。
太子詹事节悯太子稍失道,数上书谏,不能用,及太子败,索宫中得谏书,中宗嘉叹。
右散骑常侍,迁秘书监
睿宗立,累官户部尚书
有《汉书绍训》。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程行谌唐 644 — 72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44—726 【介绍】: 郑州人名则,以字行。
志大好学,以文法称
首中甲科,补潞成尉。
历迁定州长史金部郎中
中宗景龙中,拜长安
后转刑部侍郎,又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
玄宗开元中,擢拜御史大夫,上疏以为来子珣等残害良善,其子孙不许仕宦。
卒谥贞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34—726 名则,以字行。
好学,首中甲科,初补潞城
鄠县、万牟县
入为监察御史里行,进殿中侍御史
招毁议,出为幽州司马,迁定州长史,入为金部郎中
中宗景龙四年(710),征授长安
不久,除将作少匠少府少监,转刑部侍郎
玄宗开元初,出为蒲州刺史,迁扬州长史
征拜鸿胪卿,即改殿中监,官终御史大夫
卒,赠左丞相广平郡谥曰贞
生平见苏颋御史大夫赠右(左)丞相程行谋(谌)神道碑》、《唐会要》卷七九、《唐诗纪事》卷一四。
行谌以文法著称。
全唐诗》存诗1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李峤唐初 646 — 71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45或646—714或715 【介绍】: 赵州赞皇人字巨山
年二十,擢进士第,举制策甲科。
累迁给事中
武则天时来俊臣狄仁杰狱,复验,辩其无罪,忤旨,出为润州司马
旋入为凤阁舍人,文册大号令,多委其主之。
圣历初,与姚崇偕迁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俄转鸾台侍郎,依旧平章事监修国史
中宗神龙初,贬通州刺史,数月即召回,旋又拜相。
睿宗即位,再被贬,寻以年老致仕。
玄宗时庐州别驾卒,年七十。
工诗文,与苏味道齐名,并称苏李,又与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号文章四友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46—715? 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
弱冠登进士高宗上元二、三年(675、676)间,举制策甲科,历任高宗武后中宗睿宗四朝。
高宗时奉命宣谕岭南、严二州,叛者尽降,高宗甚嘉之。
酷吏来俊臣构陷同平章事狄仁杰知御史大夫事李嗣真等,李峤挺身直其枉状,忤旨出为润州(今江苏镇江)司马。
后以文章受知武后,三度拜相,并领修《三教珠英》。
中宗复位,以附会张易之兄弟,出为豫州刺史
景龙三年(709)特进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睿宗即位(710),出为怀州刺史,寻以年老致仕。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富才思,有所属缀,人辄传讽”,张说五君咏》誉其“才华乃天授,……新诗贯宇宙”。
曾与杜审言骆宾王苏味道崔融诸人唱和,跻身初唐诸名家间,颇善乐府歌行,长篇流畅而见情韵。
其诗注本有今人徐定祥《李峤诗注》。
《杂咏》诗120首曾单行,玄宗天宝时张庭芳作注,有日本《佚存丛书》本,日本又存古钞本数种。
全唐诗》存诗5卷。
《全唐诗逸》补诗6首,然一作李桥。
《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3首,断句2。
唐诗汇评
李峤645—714),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
弱冠登进士第,举制策甲科。
圣历初,累官至鸾台少监、知凤阁侍郎同平章事
罢为成均祭酒长安三年复为相。
张易之败,眨通州刺史,数月后召回,神龙二年中书令次年修文馆大学士封赵国公,以特进同中书门下三品
睿宗立,罢知政事,除怀州刺史,致仕。
玄宗立,贬滁州别驾,改庐州别驾,卒。
富才思,所作人多传讽,与苏味道齐名,人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有《李峤集》五十卷,已佚。
今《李峤集》三卷乃明人所辑。
全唐诗》编诗五卷。
字巨山
赵州赞皇人
进士
累迁麟台少监
圣历初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转成均祭酒
知政事
检校文昌左丞
长安三年
复以本官平章事
中宗封赞皇县公
中书令
修文馆大学士
进封赵国公
元宗践位。
中宗时密表相王诸子勿留京师
下制放斥。
寻起为卢州别驾
卒年七十。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作品评论
新唐书本传
富才思,有所属缀,人多传讽。
……然其仕前与王勃杨盈川接,中与崔融苏味道齐名,晚诸人没,而为文章宿老,一时学者取法焉。
《唐诗品》
唐初诸子,词心共艳,律调俱扬,不可尚已。
而擅古作者,、李二君之宗,尤为炳著。
延清之七言,裁茂郁之幽思,按鸿朗之疏节,品第梁陈,固已含跨其上;而巨山五言,词华英净,节奏铿谐,置之晋、宋之间,则潘岳之流调,惠连之靡富,微波尚传,不当擅美。
若复湔其泾杂,骋其长驾,则七子之流,未知上下其论。
汉称“苏李”,唐亦曰“苏李”,以今论之,巨山五言,概多典丽,将味道难为苏;延硕七言,尤富风华,亦复又难为李尔。
《诗源辨体》
李峤五言古,平韵者止“奉诏收边服”一篇声韵近古,馀皆杂用律体;仄韵者虽忌鹤膝,而语自工。
七言古调虽不纯,而语亦工。
五言律在沈、宋之下,燕、许之上。
其咏物一百二十首中有极工者。
七言律二篇稍近六朝,然颇称完美。
其源远祖文通,近规江令
才多略格,每见率尔成篇。
七言骋妍,有陈宫艳体。
汾阴》之作,盛传当时,亦只以章尾四言跌宕,振起全篇,前路铺排,已无深致。
咏物累牍,取成事类,风味无成,角巧分题,源出梁陈杂体;试帖之兴,其滥觞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苏瑰初唐 639 — 71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39—710 【介绍】: 京兆武功人字昌容
苏干从弟。
高宗显庆中进士第
歙二州刺史
中宗神龙初入为尚书右丞封怀县男
明晓法令,多识台省旧章,一朝格式,皆所删正。
户部尚书,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封许国公
睿宗即位,进左仆射
卒谥文贞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39—710 字昌谷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人。
博览经史,尤善属文。
18岁举进士,补宁州参军,转恒州司法,恭陵丞,豫王府录事参军
水部员外郎,历侍御史夏官(兵部)员外郎水部郎中祠部郎中
出为朗州刺史,转歙州冀州汾州鼎州同州汴州刺史扬州长史
中宗神龙元年(705),由陕州刺史入为尚书右丞,迁尚书左丞户部尚书
侍中,转吏部尚书
景龙三年(709),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封许国公监修国史
睿宗景云元年(710),进左仆射,改太子少傅
卒,赠司空荆州大都督谥曰文贞
生平见卢藏用太子少傅苏瑰神道碑》,新、旧《唐书》本传。
为官清正,能诗善文,与其子颋俱负盛名。
旧唐书·经籍志下》、《新唐书·艺文志四》载文集10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2首。
字昌容
京兆武功人
弱冠举进士
恒州参军
累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
同州刺史
神龙初入为尚书右丞
再迁户部尚书
侍中
西京留守
吏部尚书
景龙三年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
进封许国公
监修国史
景云元年太子少傅
卒年七十二。
司空荆州大都督
谥曰文贞
开元四年加赠司徒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韦凑初唐 648 — 71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48—712 【介绍】: 京兆万年人字彦宗
中宗景龙中,累官司农少卿
以公事忤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
睿宗即位,拜太府少卿
以争故太子李重俊谥事,为时所称。
帝起玉真、金仙两观,两上疏谏以为不可,睿宗纳其言。
玄宗开元初,靖陵建碑,以自古园陵无建碑之礼,又时正旱俭,不可兴功,飞表极谏,工役乃止。
前后上书论时政得失,多见采纳。
河南尹,累封彭城郡公,拜太原尹兼节度支度田大使
卒谥文
字彦宗
京兆万年人
永淳二年解褐婺州参军
六迁司农少卿
银青光禄大夫
开元时右卫大将军
封彭城郡公
太原尹兼节度支度田大使
卒年六十五。
幽州都督
谥曰文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薛稷初唐 649 — 71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49—713 【介绍】: 蒲州汾阴人字嗣通
薛道衡曾孙。
进士及第
中宗景龙末谏议大夫昭文馆学士
睿宗立封晋国公,除太子少保礼部尚书世称薛少保
窦怀贞伏诛,以知其谋,赐死于万年县狱中。
工隶书,笔姿遒丽,与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并称唐初四大书家。
又善绘,画为绝品。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49—713 字嗣通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西南)人。
薛道衡曾孙,薛收孙,魏徵外甥。
武后长寿三年(694),中临难不顾、徇节宁邦科。
又举进士
累迁祠部员外郎礼部郎中中书舍人
中宗景龙末,为谏议大夫昭文馆学士
睿宗即位,以翊赞功迁太常少卿封晋国公
累拜中书侍郎黄门侍郎参知政事
因与崔日用争权,罢为左散骑常侍
工部礼部尚书,位终太子少保世称薛少保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小史》卷九,《历代名画记》卷九,《郎官石柱题名考》卷一九、二二。
多才艺,工书画,诗文亦佳,其《秋日还京陕西十里作》为初唐五古名篇。
张说评其文“如良金美玉,无施不可”(见《大唐新语》卷八)。
有文集30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14首。
唐诗汇评
薛稷649-713),字嗣通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西)人。
进士第长寿三年(694)中临难不顾徇节宁邦科。
累迁礼部郎中中书舍人
景龙末,为谏议大夫昭文馆学士
睿宗即位,迁黄门侍郎参知机务
崔日用不协,罢为左散骑常侍,历太子少保礼部尚书
先天二年窦怀贞伏诛,因预知反谋,赐死狱中。
以辞章名,工书善画,尤善画鹤。
有《薛稷集》三十卷,己佚。
全唐诗》存诗十四首。
字嗣通
蒲州汾阴人
进士
累迁礼部郎中中书舍人
景龙末谏议大夫昭文馆学士
睿宗立
以翊赞功迁太常少卿
封晋国公
累拜中书侍郎黄门侍郎
崔日用数争事帝前。
罢为左散骑常侍
历工礼部尚书
太子少保
窦怀贞搆逆。
以知其谋。
赐死万年狱。
年六十五。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作品评论
《大唐新语》
张说语:李峤崔融薛稷宋之问之文,如良金美玄,无施不可。
旧唐书本传
进士,累转中书舍人
时从祖兄曜为正谏大夫,与俱以辞学知名,同在两省,为时所称。
时天彝《唐百家诗选评》
薛稷诗明健激昴,有建安七子之风,不类唐人
实叉难陀武周 652 — 71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52—710 【介绍】: 唐僧。
于阗人
善大小乘,旁通异学。
武则天时征至,译《文殊授记》等经。
以母老归国。
中宗景龙中再征至,未遑翻译,遘疾而卒。
实义难陀
于阗国人
武后證圣元年长安
住大遍空寺。
四年归于阗
景龙二年重入中国。
景云元年卒于大荐福寺
年五十九。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 译经科
一云施乞叉难陀
华言学喜
葱岭北于遁人也。
善大小乘。
旁通异学。
武后以华严旧经处会未备。
发使于阗
访求梵本。
并请译人。
而叉与梵夹俱至。
證圣元年乙未
诏南印土沙门菩提流志
沙门义净同译于东都大遍空寺。
沙门复礼法藏等。
从佛授记寺。
圣历二年
成八十卷。
后躬制序文。
以冠其首。
久视间
出大乘入楞伽经。
又出文殊授记经于京师清禅。
及东都佛授记寺。
前后总出经十九部。
长安四年
上书祈归省母。
御史霍嗣光送景龙二年中。
宗诏至
上亲迎于开远门外居大荐福寺
会疾卒。
景云元年十月十二日也。
春秋五十九。
诏依外国葬礼。
焚于开远门外。
古然灯台。
其舌不俱烬。
诏哥舒道元送归其国。
而所焚之地。
犹起塔。
号华严三藏塔焉。
实叉难陀
一云施乞叉难陀
华言学喜
葱岭于阗人也。
智度恢旷风格不群。
善大小乘旁通异学。
天后明扬佛日崇重大乘。
以华严旧经处会未备。
远闻于阗有斯梵本。
发使求访并请译人。
叉与经夹同臻帝阙。
證圣元年乙未
于东都大内大遍空寺翻译。
天后亲临法座焕发序文。
自运仙毫首题名品。
印度沙门菩提流志沙门义净同宣梵本。
后付沙门复礼法藏等。
于佛授记寺译成八十卷。
圣历二年功毕。
至久视庚子驾幸颍川三阳宫诏叉译大乘入楞伽经。
天后复制序焉。
又于京师清禅寺及东都佛授记寺。
译文殊授记等经。
前后总出一十九部沙门波崙玄轨等笔受
沙门复礼等缀文。
沙门法宝恒景證义
太子中舍贾膺福监护。
长安四年
叉以母氏衰老思归慰觐。
表书再上方俞敕御史霍嗣光送至于阗
和帝龙兴有敕再徵。
景龙二年达于京辇。
屈万乘之尊。
亲迎于开远门外。
倾都缁侣备幡幢导引。
仍饰青象令乘之入城。
敕于大荐福寺安置。
未遑翻译。
遘疾弥留以景云元年十月十二日
右胁累足而终。
春秋五十九岁。
有诏听依外国法葬。
十一月十二日开远门外古然灯台焚之。
薪尽火灭其舌犹存。
十二月二十三日
门人悲智敕使哥舒道元。
送其馀骸及斯灵舌还归于阗
起塔供养。
后人复于茶毗之所起七层塔。
土俗号为华严三藏塔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魏元忠初唐 ? — 70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07 【介绍】: 宋州宋城人本名真宰
少为太学生,不以举荐为意,累年不调。
高宗仪凤中吐蕃犯边,元忠上封事,言命将用兵之要,高宗善之,令直中书省,累迁殿中侍御史
武则天光宅元年,监李孝逸军击徐敬业,转洛阳
周兴所诬,远贬。
后又为来俊臣陷害,前后流放三次。
武周圣历二年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中宗东宫,二张势倾朝廷,元忠上奏小人在君侧,贬高要
中宗复位,迁兵部尚书,进侍中,拜中书令,封齐国公,当朝用事,不再直言,随波逐流,誉望大减。
后坐节悯太子起兵反韦后及杀武三思事,贬思州务川,行至涪陵,卒,年七十余。
玄宗时追谥贞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南)人。
本名真宰,以避武后母讳改。
初为太学生
高宗仪凤中,上书论驭吐蕃,授秘书省正字,令直中书省内供奉
累迁殿中侍御史
武后时,以平徐敬业功擢司刑正,累迁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中宗朝,拜侍中,迁中书令,封齐国公,又进尚书右仆射,知兵部尚书
景龙元年(707)罢,贬为渠州司马,又左迁思州务川,行至涪陵卒,年七十余。
景龙四年(710)追赠尚书左仆射齐国公玄宗开元六年(718)谥曰贞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书史会要》卷五。
元忠善草书。
预撰《则天皇后实录》。
全唐诗》存诗2首,《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
元忠
宋州宋城人
本名真宰
以避则天母讳改。
高宗时太学生
上封事。
秘书省正字
直中书省内供奉
再迁殿中侍御史
李孝逸军事。
以讨平徐敬业功擢司刑正
稍迁洛阳
再陷罪流岭表。
还授御史
圣历二年擢拜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迁左肃政台御史大夫
长安中副相王并州元帅
突厥吐蕃犯塞。
加为大总管
张易之昌宗谮下狱。
高要
中宗即位
驿召授卫尉卿同中书门下三品
兵部尚书
进拜侍中中书令
齐国公
神龙四年左仆射
武三思之党宗楚客纪处讷元忠及子升与节悯太子同谋构逆。
请夷三族。
中宗不许。
元忠惧。
上表固请致仕。
手制听解左仆射
特进齐国公致仕。
仍朝朔望。
又以姚庭筠劾贬渠州员外司马
又左迁思州务川
行至涪陵卒。
年七十馀。
景龙四年追赠尚书左仆射齐国公本州刺史
开元六年谥曰贞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高安公主武周 649 — 71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49—714 【介绍】: 唐高宗第二女。
淑妃生。
封宣城公主,下嫁颍州刺史王勖。
武周天授中,勖为武则天所杀,公主复归后庭。
中宗神龙初进封宣城长公主
睿宗立改封高安公主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普寂唐 651 — 73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51—739 【介绍】: 唐僧。
蒲州河东人俗姓冯
幼学经律。
后于荆州玉泉寺师事神秀六年,尽得其道。
武周久视元年神秀召赴洛阳普寂受度为僧。
中宗神秀年高,敕普寂代师统其僧众。
玄宗开元二十三年,敕普寂于都城居止。
时王公士庶,竟来礼谒。
赐号大照禅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姓冯氏
河东蒲人。
稚岁登坛。
循于经律。
神秀大师荆州玉泉寺
六年
尽得其道。
久视中
京师
乃荐
中宗年德俱尊。
不可猥以世事烦动。
代统其众。
开元二十三年
徙居京师
王公士庶。
骈谒骤访。
门墙如市。
素严重寡言。
无所教戒。
苟获一望见颜色。
则慰喜不自胜。
若有所以开寤者。
近远尤以此异之。
二十七年
终于唐兴寺
寿八十九。
及葬河南尹裴宽与妻子并制缞麻之服。
列于门徒之次。
恸哭而送。
闾里为空。
谥大慧禅师
释普寂
姓冯氏
蒲州河东人也。
年才稚弱率性轩昂。
离俗升坛循于经律。
临文揣义迥异恒流。
初闻神秀荆州玉泉寺
乃往师事凡六年
神秀奇之尽以其道授焉。
久视中则天召神秀
东都论道。
因荐乃度为僧。
及秀之卒天下好释氏者咸师事之。
中宗高年。
特下制令普寂代本师统其法众。
开元二十三年
普寂于都城居止。
时王公大人竞来礼谒。
严重少言。
来者难见其和悦之容。
远近尤以此重之。
二十七年终于上都兴唐寺
年八十九。
都城士庶谒者皆制弟子之服。
有制赐谥曰大慧禅师
及葬河南尹裴宽及其妻子。
并缞麻列于门徒之次。
倾城哭送。
闾里为之空焉。
裴尹之重职有由矣。
寂之阐化神异颇多。
裴皆目击。
又得心印归向越深。
时多讥诮。
裴日夕造谒执弟子礼。
曾无差脱。
一日诣
悬知弟子一行之亡。
及寂之终灭。
裴之悲恸若丧所亲。
缞绖徒步出城。
妻子同尔。
搢绅之讥生于是矣。
系曰。
人之情也有爱恶焉。
爱之者不见可恶。
恶之者不见可爱矣。
夫万物纷纶任其爱恶。
折中之道可爱而不可恶。
爱之者君子也。
恶之者小人也。
爱之不以道则君子之病矣。
裴尹冠裳在御职事在躬。
不避密行掇时谤。
宜哉。
譬诸僧耽俗务。
胡不舍袈裟而衣逢掖乎。
若实得道后。
终期脱屣有何不可耶。
不抽簪。
何悖礼于丘之门欤。
方外之道。
复何诛焉。
达人大观。
物无不可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姚崇唐 650 — 72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50—721 【介绍】: 陕州硖石人本名元崇改名元之,避开元年号,又改名。
应下笔成章举,授濮州司仓参军
武周时,累擢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三品,出为灵武道大总管
张柬之等谋诛张易之计议
睿宗立,进中书令,以奏请使太平公主出居东都,贬申州刺史
玄宗先天二年奏治政十事,帝皆纳之。
复迁紫微令,罢冗职,修制度。
开元四年山东蝗虫大起,奏请各道捕蝗,蝗灾讫息。
后引宋璟自代,史称姚宋。
卒谥文献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51—721 字元之本名元崇,以与突厥叱利同名,武后时以字行,至开元时,避帝号更名崇
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东南硖石镇)人。
高宗时举下笔成章科,授濮州司仓参军,入为司刑丞
武后天授中,历夏官员外郎郎中侍郎
圣历三年(700),进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迁凤阁侍郎
司仆卿,犹凤阁鸾台三品
出充灵武道大总管
睿宗即位,召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寻迁中书令
出为申州刺史,转扬州长史淮南按察使同州刺史等。
玄宗先天二年(713),复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迁紫微令,封梁国公
开元四年(716),以开府仪同三司,罢知政事
九年卒,赠扬州大都督谥曰文贞(两《唐书》本传曰文献)。
十七年赠太子少保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张说《故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扬州刺史大都督梁国公姚文贞公神道碑》。
三居相位,为唐代名相之一。
工诗善文,《旧唐书·经籍志》下、《新唐书·艺文志四》载文集10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6首,《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
唐诗汇评
姚崇650-721),字元之本名元崇
其先吴兴(今浙江湖州)人,隋末移居硖石(今陕西陕县),后家于洛阳
应下笔成章举,授濮州司仓
武后朝,累迁至夏官侍郎同平章事
出为灵武道大总管、常、、许等州刺史
睿宗立,拜兵部尚书同平章事,进中书令
复出为、徐诸州刺史
玄宗开元初复入相,迁紫微令,封梁国公
长于吏道,号为名相,与宋璟并称“姚宋”。
有《姚崇集》十卷,己佚。
全唐诗》存诗六首。
字元之
陜州硖石人
本名元崇
以与突厥叱利同名。
武后时以字行。
至开元时
避帝号更名崇
为孝敬挽郎
应下笔成章举。
濮州司仓
五迁夏官郎中
超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寻迁凤阁侍郎
张易之所谮。
司仆卿
同凤阁鸾台三品
出充灵武道大总管
神龙元年
预谋诛张易之兄弟。
功封梁县侯
睿宗立
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中书令
先天二年改紫微令。
进封梁国公
开府仪同三司
知政事
太子少保
以疾不拜。
开元九年薨。
年七十二。
扬州大都督
谥曰文献
十七年赠太子太保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